400电话: 400 1688 198
科正产品
科正产品
科正产品
  行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新闻资讯
News
>
>
>
>
>
我国绿色校园发展方向研究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被动房网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主张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等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的热点主题词。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而高校作为学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最后一环,更应该成为上述主题词的贯彻先行者,为我国的绿色发展工作作出新时代高校应有的贡献。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对推动绿色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据统计,高校每年水耗量近400万t,年能耗量近3000万tce( 吨标准煤),其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8%,高校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提高高校能源利用效率,推动高校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国外很早就对绿色校园建设进行了研究。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上,首次出现了“绿色学校”的概念。目前,美国在绿色校园建设领域是开展程度最深、实践经验最丰富的国家。1990年,美国的塔夫茨大学发起了《塔乐理宣言》,它立足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内容涉及创建绿色校园、开设环境类课程、开展绿色实践活动等多方面。1994年,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公开提出了“绿色大学”的行动计划,掀起了美国绿色校园建设的高潮。
我国绿色校园建设的实践始于1998年清华大学提出“绿色大学”的理念,这是我国绿色校园建设的启蒙阶段。从 2007年,我国提出建设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的节约型大学 ,再到 2011年,以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院校为首,发起成立中国绿色大学联盟,我国的绿色校园建设逐渐得到政府、学校以及专家学者的重视 。
秦书生等从绿色校园建设认识情况、绿色课程普及程度、绿色文化传播状况等方面,指出了我国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胡延茹等从学校重视程度、绿色校园认识、绿色教育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大量有关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现状的文献,可以发现我国许多高校在绿色校园建设上存在发展方向上的偏差,认为绿色建筑就是绿色校园建设,在校园里建设很多绿色功能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公寓等,虽然总体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以绿色教育为代表的纵深发展却收效甚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 绿色建筑向绿色教育转变的必要性

教育是绿色发展的基石,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是立德树人,高校师生在绿色教育的熏陶下,将成为绿色发展理念最好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深刻影响着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2.1 对国内建设现状的反思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已经成为社会能耗大户,建设绿色校园的呼声日益强烈,相关示范项目的建设也如火如荼。但据统计,学校师生了解绿色校园建设情况、接受绿色教育的比例仅为30%,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绿色校园建设模式过于单一,难以保持师生参与绿色活动的主动性和新鲜感所致。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不使绿色校园建设停留于抽象的理念或空洞的口号中,绿色校园建设必须成为大学中教学、科研、行政等各个部门的协同行动,实现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的观念和行为转变,这就需要更多如绿色教育这样的新模式、新方法的注入。

2.2 对国际发展趋势的把握

绿色校园建设作为一个全球范围的命题,国外许多高校早已开始了积极的尝试,建设进展远远领先于我国,对国内高校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国外很多高校把绿色教育当作绿色校园建设最基础的一环,借助它在校园内普及绿色知识,从而培养一批具有绿色素养并且愿意为绿色校园建设服务的师生,以此实现一种自下而上及上下互动的模式。美国的顶尖学府哈佛大学便是这一模式的先行者。哈佛大学通过形式多样的绿色教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建设绿色校园的重要意义,并积极行动起来,学校管理者随即对他们的行动给予积极的响应,设立了专门的执行机构和拨款,并为接下来一系列的绿色活动提供制度和资金支持。

2.3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响应

人类已经进入了共建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高校作为国家知识转化、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核心部门,被赋予了引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面对如此使命,高校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的绿色校园发展模式,树立以绿色教育为主的发展理念,提升师生们的绿色责任意识以及参与绿色活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绿色文化氛围,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

3 绿色建筑向绿色教育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绿色教育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高校绿色 校园建设,乃至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绿色教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校园认知障碍

绿色教育建设涉及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需要高等院校从管理者到师生,都清楚地认识到绿色教育的意义和目标。但高校中,很多师生对绿色校园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节能环保的层面,有的学校甚至仍存在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忽视大学生绿色教育的现象。再加上高校管理层对绿色教育的认识总体上还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够,绿色教育建设缺少相应的规划和运行机制,导致各职能部门缺乏有效的协调联系,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建设效果的不明显。

3.2 绿色课程障碍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高校学生作为受教育的贯彻者和实践者,是绿色校园建设的生力军,因此在高校开展绿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高校教师作为绿色教育的主要传递者,却因缺少绿色教学思想,难以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绿色教育,引导他们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此外,我国高校课程往往只围绕本专业设立,缺乏交叉性学科,导致只有和环境相关专业才有环境教育类课程,其他专业无法通过课堂教育获得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使得部分大学生环境保护意思薄弱,无法深入参与到绿色校园建设中。

3.3 绿色文化障碍

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必须抓住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性,让大学生在绿色文化氛围中更好地接受绿色教育。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我国绿色校园建设起步晚、理论欠缺,导致现在大学校园内环保方面的社团和活动不仅数量少,还存在着质量上的问题。而且在绿色文化传播中有着重要“推动器”作用的社会团体、媒体、相关企业等,缺乏一定的自觉和主动性,这进一步加大了绿色文化的普及难度,使学生乃至公众对绿色环境保护从理解、行动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

3.4 政府政策障碍  

推动绿色教育的发展,需要参与的主体不仅仅是高校,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政府在绿色校园建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对于高校绿色教育的规划和宣传还比较少,缺乏对高校 绿色教育的指导和推动,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高校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主要依赖公共财政投入。我国教育经费虽然连续6年稳步增长,约占GDP的4%,但相比美国教育总支出占GDP 约7%仍有较大差距。再加上我国普通高校和“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相比,得到的政府资金投入一直偏少,导致普通高校在关注科研与教学领域之余,难以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发展绿色教育 。其次,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以及绿色校园建设的深入发展,涌现出一些值得人们特别关注的领域,其中之一就是绿色校园评价标准。虽然我国政府从 2013 年就推出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CSUS/GBC04-2013)》,但从该标准的相关评价指标可以看出,内容非常模糊,与美国的STARS对软硬件建设同等重视不同,我国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过于强调硬件建设,软件方面只设了比重仅为13%的“教育推广”评分项,造成许多高校在绿色校园发展方向上产生偏差。

4 绿色教育的提升和改进措施

4.1 校园层面
首先,高校在建设绿色校园时,应从全局角度出发,充分理解绿色教育的意义,以完善顶层设计和监督机制为内容,综合考虑已有的管理制度、资源分配,通过不断优化配置来推动绿色教育的发展。如哈佛大学在2014年10月发布的《哈佛大学可持续计划(2015-2020)》,就展现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绿色校园建设规划,为哈佛大学师生提供了切实详细的行动路线图[13]。其次,高等院校发展绿色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绿色人才,绿色课程在大学课堂的普及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绿色课程内容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进行设置,不仅要合理的规划,还要扩展到日常教学中,把其建设成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扩充学生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知识储备。如清华大学就构建了以绿色教育系列课程为核心、绿色要素课程为延伸、环境专业课程为提升的多层次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再次,学生的绿色教育不仅要落实到课堂上,更需要拓展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中。学校应该创新绿色校园建设管理机制,积极推动学生组织和社团的各类绿色活动的开展,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绿色实践活动的机会,丰富校园生活,提升他们的绿色责任意识。最后,发展绿色教育,高校不能把视线局限于国内,闭门造车, 应该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特别是那些有着丰富绿色教育发展经验的国家,通过举办讲座、论坛等方式,吸收国际上绿色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及时了解绿色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我国绿色人才培养平台的建立。

4.2 政府层面
政府各有关部门对推动和保障绿色教育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教育部应起到牵头作用,督促各高校就绿色教育建设工作发表“自我承诺”或“共同宣言”,发挥其教育引领作用 ;二是环境保护部门和相关媒体应加强对绿色教育重要意义的宣传,普及节能环保知识,提高公众对绿色教育的支持力度,通过对绿色教育建设先进代表的表彰,引导大学走绿色教育发展道路;三是教育及财政主管部门应该给予绿色教育建设一定的支持政策和经费配比,采取多种措施在经济上给予绿色教育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校园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四是有关部门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校园建设评价体系,合理调整《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中各项评价类别的比例,降低现阶段中占比较大的建筑等类别,对课程、科研等类别的比例进行适度提高,调节绿色校园建设中软硬件的配比。

4.3 社会层面
社会行为是影响绿色校园建设成效的关键。首先,社会应该改变对大学传统的要求,即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的观念,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同时,企业也应将生态文明观念纳入人才招聘制度中,推动应聘者愿意关注绿色校园的建设,并愿意接受良好的绿色教育。其次,当今时代,绿色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一领域的人才需求将不断增加。社会应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特点,帮助高校改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向社会输送大量急需的专业化、技术性的绿色人才。再次,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师资团队也应积极向企业学习绿色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拓展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最后,在绿色社会发展过程中,绿色技术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也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与学校之间的科研合作,创建以产学研为核心的校企联动发展新模式。

5 结语

绿色教育建设作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通过高校绿色教育,可以培养高校师生的生态文明观念,使大学生由内而外、从思想到行为,践行生态文明价值观,引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大国”,在世界绿色教育发展过程中,理应承担起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绿色教育发展道路的责任,为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谱写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篇章。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
[2] 邬国强, 景慧, 汪旸. 高等学校绿色校园建设的策略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6):27-32.
[3] 杨晶晶, 申立银, 周景阳, 等. 国内外绿色校园评价体系比较研究[J]. 建筑经济,2016,37(02):91-94.
[4] 谭红卫. 高校节约型校园向绿色校园纵深发展的探索和思考[C]. 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 北京:2013.4.[5] 刘伟. 美国绿色校园建设实践及其对国内大学绿色校园发展的启示[J]. 绿色建筑,2014,6(01):54-57.
[6] 徐小伟. 绿色建筑与绿色校园建设[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0):19-21+23.
[7] 卞素萍. 绿色大学建设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模式[J].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32(02):114-119.
[8] 陈骏. 创建绿色大学 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J].中国高等教育,2012(Z2):9-11.
[9] 干 靓 . 美 国 绿 色 学 校 评 估 体 系 及 其 实 践 研 究[C].2011 年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 北京:2011.3.
[10] 陆 敏 艳 , 葛 坚 , 陈 淑 琴 , 屈 利 娟 , 陈 伟 . 关于 推 动 我 国 绿 色 校 园 建 设 的 相 关 政 策 分 析 [J]. 建 筑 技术,2016,47(10):873-87.
[11] 胡延茹, 王立国. 高等院校绿色校园文化教育建设探讨[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10):92-94.
[12] 秦书生, 杨硕. 绿色大学建设面临的障碍及其破除[J]. 现代教育管理,2016(02):40-45.
[13] 胡延茹, 王立国. 高等院校绿色校园文化教育建设探讨[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10):92-94.
[14] 余吉安, 陈建成. 促进高等院校绿色教育的思考[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1):26-31. 
[15] 朱晟炜, 谭洪卫, 陈淑琴, 庄智. 我国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分析[J]. 建筑节能,2014,42(04):95-99.
[16] 许洁. 可持续发展大学建设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以哈佛大学为例 [J]. 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28(01):85-93.
[17]Hongwei Tan, Shuqin Chen, Qian Shi,et al.Development of green campus in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64(5): 646-653.
[18] 周越, 朱笔峰, 葛坚. 中美绿色校园评价标准适宜性比较与改善研究[J]. 建筑学报,2016(S1):150-154.
[19] 梁立军, 刘超. 试论“绿色大学”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以清华大学为中心的考察 [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05):83-87.
[20] 侯达森. 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培育现状及对策初探[J]. 绿色科技,2018(13):303-304.
[21] 印杰. 强化高校节能和绿色校园建设工作[J]. 教育与职业,2012(01):6   

作者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黄锴强 徐水太

上一篇:改造德国古堡屋顶,新展览空间激活历史文化
下一篇:【光明日报】建筑节能,如何做好“加减法”?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公司简介 | 关于被动房 | 典型案例 | 产品服务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广东万得福电子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0-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209642号

网站建设:科正网络